跳过导航链接
安宗文:我的成电4年—写给我正在求学的师弟师妹们
发布时间: 2012.12.05     作者: admin     浏览次数: 3830

  2005年3月,37岁的我决定报名参加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当年9月,我如愿来到成电求学。2009年6月,我幸运的获得博士学位,圆了自己的博士梦。时隔多年,每当回忆起在成电的时光,浮现在眼前的仍是简陋而宁静的欣苑10号楼、新村食堂香甜而柔滑的赖汤圆、灯光暗淡却洋溢着书香的主楼西310、深夜时与师弟们一道回寝室走过的幽幽小径;还有温和细腻的凌丹、乐观洒脱的贵宝、率直稳重的忠来、执着勤奋的小玲、真诚独立的旭东……我常常将这些美好的记忆加以整理并小心珍藏,深怕忘却。我也偶尔静下心来,问自己“成电4年”到底给了我什么,我虽然无法正面回答自己,但还是想说:读博,是我一生中最成功的选择之一,也是给我“改变”最多的一次历练。作为曾经在成电“可靠性工程研究所”学习、生活过的一名学子,借“所友论坛”的一角,就读博期间的点滴体会与亲爱的师弟师妹们分享与交流。

1 研究

  正在读博的研究生们,大多关注的是发表论文的质量与数量。其实,在写作之前应该先“学做研究”。因为从根本上讲,任何论文都是阶段性研究工作的一种书面表达。没有研究工作的实践和积累,不可能写出自己满意的论文。“如何做研究”,网上有很多资料可供参考学习,不过对我帮助最大的是罗格斯大学贾海昌教授于2007年春季学期做的一次学术报告—“How to do research”。贾海昌教授从英文单词“research”的构词法开始,将“研究”过程解释为“Research = Re-search = search + search + search …”。“Search for what?”“MS: Solutions; Ph.D.: Problems + Solutions”。按照我的理解,贾教授将“研究”最终总结为“发现问题,之后找到问题的解”。

  在我看来,发现问题比求解问题更重要。因为发现问题体现的是学术的思想和灵魂,求解问题表现的是技巧与方法。“阅读中进行思考”是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所以研究应该从文献阅读开始。文献阅读的初期阶段,泛读不失为好方法,它可以增强对某一领域的亲近感和熟知度;之后根据自己的判断尽快确定自己的兴趣点,聚焦式地开始精读,同时做一些假设性的思考,“如果……,结果将如何?”。当我们无意识的放慢了阅读的速度,不知不觉开始用大部分时间思考时,问题正在孕育;再坚持一步,便有惊喜,就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New idea”。

  顺便指出的是,读博期间,导师一般都会为我们指定一个研究方向。我的理解是,研究方向就好比是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它不是问题本身,而这条该直线上的任何一个点,只要它有一定的厚度,便是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真问题。

2 写作

  有了一定的工作积累,便可开始学习写作。所里现在就有许多优秀的老师,可以当面向他们请教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这里,我想推荐一份我个人认为值得认真学习的资料—“How to Write a Paper”(http://www-mech.eng.cam.ac.uk/mmd/ashby-paper-V6.pdf)。在我看来,学习写作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模仿”。可以发现,英文期刊的论文比中文期刊论文更具“八股”性,所谓“八股”性其实就是“规范”性,自然具有“可临摹”性,只要把自己的工作按照规范的程式套进去便可。我们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第一篇小学作文是如何炼成的,“模仿”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我们可以将它发挥到极致。“模仿”也需要从阅读开始,注意积累经典和常用的句式,整理形成类似于中学单词本的“句式本”,以便写作时参考。

  处女作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也很困难。说实话,我在2007年春季学期才开始学习写作,也记得第一次写作时,花了整整一个上午只写出两句话。但关键在于我没有放弃,当天下午,我就能写出至少三句话。整整一个月,从一个个英文单词和标点符号开始,我终于堆出了我的第一篇“论文”。几经修改,这篇论文最终被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刊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O: Journal of Risk and Reliability录用。处女作带给我们的除了兴奋,更重要的是自信。从此,我便打破了发表SCI论文的神秘感,写作效率也有了质的提高。

毅力

  读博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需要一定的智力水平。但我的体会是,对个人劳动成果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并非智力,而是毅力。因为有机会读博的研究生们,个体智力虽有差异但不再显著,反倒是在读博的几个关键节点,的确需要用毅力去突破。比如在阅读文献期间,我们或许会产生一些自认为有价值的想法,然而没过多久我们却突然发现,所谓的新想法早已被别人提出并完美实现,短暂的兴奋荡然无存,而且这种经历不止一次。此时,我们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接下来该如何?我曾有幸与阿尔伯特大学左明键教授就此问题做过交流,左教授将这种现象称为读博过程中的“困惑期”,而且“困惑期”是每一位读博的研究生都要经历的,没有一个人能跨越。如何度过“困惑期”?很简单,用自己的毅力重新拿起文献,继续在阅读中感悟。总有一刻,我们会有所发现。

4 心态

  不同的人选择读博的目的和想法各不相同。就我而言,“选择自己未曾经历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我读博最直接的动机。因为当时我的情况是,年龄偏大(37岁),而且也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大学副教授)。但总是感觉工作比较单调,缺少些热情或激情。因此选择读博,无论过程是苦还是甜,至少我有机会去体会。在这种背景下,我的心态还算平和,努力但不急躁。所以我的体会是,无论遇到何种情况,比如论文被拒、暂时缺乏思路等,我们一定要淡定、平和,千万不要急躁,这些都是我们在求知路上必须经历的。我们可以想象,那些著名学者,他们在读书时同样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还可以想象,现在我们确实遇到了困难,但若干年以后,我们也有机会“摇身一变”,成为知名学者。读博其实就是用相对比较完整的几年时间安心读书的过程,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绝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没有必要给自己增加太多负担,更没有必要跟自己过不去。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过分羡慕同伴,也不要轻易低估自己,凡事“一笑而过”。

  相同的经历,可以有不同的体会。以上是我在成电读博期间的一点点体会,如果对师弟师妹们有所帮助,我当然很开心;如果没有帮助,只要你能真诚的“一笑而过”,我一样很开心。衷心祝愿我的师弟师妹们在成电学业顺利,生活愉悦!

 

所友简介:安宗文,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兰州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计算力学学报》、《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兰州理工大学学报》审稿人。研究方向包括: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相关系统可靠性建模。

版权所有: 电子科技大学可靠性工程研究所 主办单位: 可靠性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地址: 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邮编: 611731
访问统计: 210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