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下午七点,第三百四十二期期工程可靠性论坛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主楼C1-205如期举行。
工程可靠性论坛是由电子科技大学可靠性工程研究所所长黄洪钟教授创立,现已成为我所师生定期展示科研成果与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学术交流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途径,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提升专业技能。在交流过程中,不同背景和观点的碰撞可以激发新的想法和创意,有助于解决复杂问题,推动技术创新。同时,通过分享经验、教训和成功案例,团队成员可以相互学习,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为提高团队的文化素养、学术水平、科研能力以及增强团队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论坛由硕士研究生米振彧主持,硕士研究生楚名豪、何海鑫,雷凯博,庞康鹿分别做学术报告。
在学术报告前,首先由主持人米振彧向大家分享了航空发动机齿轮胶合失效仿真。该分享首先介绍了齿轮胶合失效极限状态方程,然后说明了利用Fluent对齿轮箱进行温度场分析的流程,具体包括齿轮模型的建立、前处理、齿轮摩擦生热热流密度的加载、动网格的设置等。
接着,硕士研究生楚名豪作了主题为《空间机械臂齿轮传动系统的性能退化模型及可靠性评估》的报告。楚名豪首先介绍了空间机械臂的特殊作业环境以及机械臂齿轮传动系统的特点;然后对齿轮传动系统失效模式进行分析;接着介绍了单一退化模型和多性能退化模型的可靠性评估,指出齿面接触疲劳性能退化过程属于维纳过程、齿根弯曲属于伽马过程,并对多元性能退化问题使用Copula函数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后续工作计划,包括对单性能退化模型的参数进行分布估计,实现融合多源信息的多性能退化模型的建立等。
而后,硕士研究生何海鑫作了题为《太阳翼齿轮传动系统故障模式分析及退化模型建立》的学术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太阳翼传动齿轮系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太阳翼齿轮传动系统失效机理进行分析;然后基于Gamma过程建立太阳翼齿轮传动系统的强度退化模型,并对退化量数据使用gamma过程进行拟合;接着使用Miner准则完成对齿轮疲劳累计损伤模型的构建,并建立Archard粘着磨损模型;最后,对相关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随后,硕士研究生雷凯博作了主题为《高速列车轴箱轴承裂纹扩展机理分析》的学术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高速列车和其轴承箱工作环境和载荷分布;然后阐述了滚动轴承损伤断裂理论,包括裂纹类型、裂纹尖端处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缺陷与失效理论和XFEM法与内聚力模型;接着介绍了车——轨耦合动力学仿真和有限元仿真;最后,对相关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包括考虑通过加权的方式,进一步结合实际线路形状,得到车-轨耦合动力学仿真更真实的响应、通过FRANK3D与ABAQUS联合仿真进行裂纹扩展过程的建模和仿真等。
最后,硕士研究生庞康鹿作了主题为《高速列车轴箱轴承的疲劳裂纹扩展分析》的学术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报告然后探讨了轴承疲劳裂纹的理论研究方法,包括裂纹萌生和扩展过程、按力学特征分类的三种裂纹的基本模式、裂纹扩展速率和裂纹扩展方向;接着进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拟动力学分析;最后,对相关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包括对轴承薄弱部位进行3D裂纹扩展仿真分析,分析裂纹扩展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依据仿真结果进行轴箱轴承的疲劳寿命预测等。
在每位汇报人做完汇报后,各位老师针对每位汇报人的汇报内容提出了宝贵意见、精准批评和专业指导, 同学们积极发言,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对报告内容给予了肯定。
至此,第342期工程可靠性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