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链接首页 >>> 学术沙龙与活动
第二百一十三期工程可靠性论坛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 2018.06.28     作者: admin     浏览次数: 454

        2018年6月6日晚7点,第二百一十三期工程可靠性论坛在电子科技大学主楼C1-411如期举行。可靠性工程论坛由电子科技大学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研究中心主任黄洪钟教授创立,长期以来可靠性工程论坛的定期召开不仅提高了研究中心团队师生的学术水平,增进了团队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了团队师生学术水平的提高,也提高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可靠性工程论坛现已成为研究中心师生定期展示科研成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本次工程可靠性论坛由硕士研究生廖鼎主持,由博士研究生余奥迪和硕士研究生喻康、蔡俊分别做学术报告。

        在正式学术报告之前,主持人廖鼎首先和大家分享了可靠性领域的新鲜事——发动机之痒,对最近罗罗公司Trent 1000发动机所出现的耐久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据了解,该发动机的主要问题包括压缩机和涡轮叶片开裂及腐蚀问题等等,总结来说就是压气机和涡轮叶片的耐久性问题。航空发动机最重要的结构是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它们共同组成发动机的核心机,发动机的功率输出需要经过空气压缩、油气混合点燃、做功排气三个环节,而现代喷气式发动机之所以研制起来这么难,限制因素第一是控制,第二是材料。《瞭望周刊》对此做了一期专访,用三个例子枚举了几个难点。第一点,航空发动机的设计是经典力学在工程应用上逼近极限的一门技术,内部压力三倍于三峡大坝底部,达到50个大气压;其二,它是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整机试验时间整千上万,非常“烧钱”;第三,这是一项现代技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的工作,在装配过程中对熟练度要求很高。基于中国制造2025,我们国家也制定了航空工业的发展规划,在国家层面的统一协调下,我们的航空事业也稳步推进,用于大型民用客机的长江1000、长江2000等发动机的研制也不断传来好消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们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实现突破指日可待。

        随后学术交流正式开始,硕士研究生喻康作了题为“基于热应力耦合分析的动量轮可靠性评估”的学术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接着对动量轮有限元仿真分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了阐述,对比和分析了热应力耦合分析和静力学分析下的可靠性评估结果,随后介绍了应力-强度干涉模型简介,最后基于此对动量轮进行了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在后续的工作中,他准备对动量轮进行有限元动力学分析,并考虑加入冲击与振动对其可靠度的影响;考虑载荷作用次数和强度退化对动量轮可靠度的影响,建立动态可靠性评估模型。

        紧接着由博士研究生余奥迪作了题为“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的寿命分析”的学术报告。报告首先对研究的背景和内容进行了介绍,指出该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和经济价值。随后详细介绍其利用ANSYS Workbench稳态热分析模块研究了不同负荷和不同运转速度下轴承的温度场分布,得出轴承的最高温度区域出现在球与轴承内圈内滚道。转速和载荷两者的增大都将导致轴承摩擦功耗急剧增加,并最终使轴承工作温度快速增加,从而改变工作游隙和载荷分布参数,最大滚动体载荷增大,轴承寿命降低。通过对两种寿命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对比,她发现改进后的L-P计算方法,由于考虑到了滚动体的寿命,因此要比L-P方法的到的结果要小,但是两者计算结果的趋势是相同的。在后续的研究中,她希望对同时承受轴向和径向载荷的角接触球轴承展开研究,对其载荷分布、应力应变、可靠度和寿命进行分析。

        最后,硕士研究生蔡俊作了题为“工业机器人的可靠性预计方法”的学术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选题依据,接着他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详细的阐述了他规划的技术路线以及实施方案,建立起一套建立多因素影响下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的工业机器人综合性能指标预测模型。在研究中,他审查了设计任务书的可靠性指标要求,选择出了满足可靠性要求的最优方案,发现了薄弱环节及时采取了改进措施。最后他在展望中指出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多位专家及技术人员共同评审,需考虑实际信息的正确处理;此外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借助FMECA分析来对工业机器人进行预计很有必要。

        在提问环节,各位同学踊跃提问,积极与报告人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意见。

        最后,第二百一十三期工程可靠性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版权所有: 电子科技大学可靠性工程研究所 主办单位: 可靠性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地址: 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邮编: 611731
访问统计: 1997303